【重要聲明】本篇為科普資訊,無法取代獸醫診療與專業訓練。遇到緊急狀況請立即聯絡就近獸醫院/24H寵物急診,或撥打各縣市動保單位/1999 市民服務專線尋求協助。若未受訓,請優先求援;施作不當的寵物CPR(犬貓心肺復甦術)可能造成二次傷害。
何時需要動物急救CPR?(先快速判斷)
- 無反應:呼叫、輕拍無回應。
- 無正常呼吸:胸腔未起伏或呈不規則喘息(瀕死喘)。
- 無脈搏/心跳:摸不到股動脈脈搏(大腿內側)或聽不到心音。
若以上三者同時出現,才考慮啟動狗狗CPR/貓咪CPR;同時請旁人立刻聯絡獸醫、規劃送醫動線。
犬貓心肺復甦術(概要示意)
放置體位:多數犬貓採右側臥,頭頸伸直、舌頭拉前,清除可見口鼻分泌物。注意:任何頸部外傷或疑似骨折時,避免過度扭曲。
一、胸外按壓(按壓=核心)
- 按壓位置:
- 多數中大型犬:胸腔最寬處(胸壁壓縮法)。
- 桶胸犬(鬥牛、臘腸等):胸骨正上方。
- 小型犬/貓:心臟位置上方(肘關節貼胸壁投影處)。
- 按壓深度:約胸腔高度的 1/3~1/2(依體型調整)。
- 按壓頻率:每分鐘100~120下,確保每次完全回彈。
二、人工呼吸(口鼻密封)
- 閉合口唇、罩緊鼻孔吹氣(貓與小犬力度更小)。
- 每次吹氣約1秒,胸腔可見輕度起伏即可,避免過度充氣。
三、基本週期與再評估
- 常見教學參考比:30(按壓):2(吹氣),持續約 2 分鐘後快速評估脈搏/呼吸。
- 一旦恢復自主呼吸或心跳,立刻轉為保暖與送醫;未恢復則持續 CPR 與送醫並行。
註:實際技術細節(位置、深度、頻率)會因體型、胸腔型態與最新專業指引而異,建議參加實作課程。
異物哽塞急救(海姆立克概念)
仍能咳嗽或有氣流:勿干預,鼓勵咳出、立即送醫。
無法發聲、嘴唇發紫、無氣流:為高疑似完全阻塞。
- 小型犬/貓:將頭朝下,背部中肩胛間給予數次背擊,並觀察是否排出。
- 中大型犬:可採腹部向上推擠(腹腔衝擊)或胸骨推擠,力道漸進、每次後檢視口腔。勿盲目掏喉,以免將異物推得更深或造成傷害。
一旦意識喪失、無呼吸或無脈搏,切換至動物急救CPR並盡速送醫。
常見錯誤與風險
- 延誤求援:先有人打電話,同時啟動 CPR。
- 按壓過深或位置錯誤:可能造成肋骨/肺損傷,故需受訓與練習。
- 吹氣過量:導致胃脹、嘔吐、誤吸。
- 圍觀干擾:保持通道,讓施救與送醫動線順暢。
何時停止 CPR?
- 恢復可辨識的自主呼吸/脈搏。
- 由獸醫團隊接手。
- 施救者明顯力竭且無接手者。
準備你的「毛孩急救包」
- 彈性繃帶、紗布、消毒用品(依獸醫指示)、一次性手套、口套/紗帶(避免痛咬)。
- 剪刀、鑷子、小手電、寵物體溫計、保暖毯。
- 緊急聯絡清單:24H 獸醫院、動保處、救援志工名單、定位地址。
防範勝於急救:把風險降到最低
- 疫苗/驅蟲規劃:降低群聚傳染與重症風險。
- 飲食與環境安全:避免骨頭碎片、小玩具、毒性植物與藥物誤食。
- 社區與源頭管理:支持TNVR、飼主教育,減少街頭高風險情境。
浪愛存在:把急救前的「基本盤」守好
浪愛存在專注於支援弱勢狗園與街頭浪浪的糧食、醫療、結紮(TNVR)與衛教。當基礎被守護,意外與群聚風險就能降低,也讓更多毛孩在危急時有更高的存活機會。
🐾 你的即刻行動,能換來牠們的明天
常見問題 FAQ
Q1:一般人可以施作狗狗CPR/貓咪CPR嗎?
A:可作為最後手段且同時送醫,但最佳方式是先受訓與演練。未受訓者請遵循「先求援、後施作、邊送醫」原則。
Q2:人用 AED 可用在動物嗎?
A:多數情境下不建議。動物胸壁構造與貼片位置不同,應由專業團隊評估。
Q3:嗆到時可以把手伸進去掏嗎?
A:不要盲掏!僅在看得見且可安全取出的異物時,才小心移除;否則恐越推越深、造成傷害。
Q4:CPR 成功後就沒事了嗎?
A:仍需立即就醫評估內出血、肺部損傷、缺氧後併發症等。
Q5:哪裡能學到正規寵物CPR?
A:可洽詢在地獸醫院、動保團體或專業訓練機構的實作課程,學會安全手法與最新指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