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會與浪浪互動,讓恐懼變信任:街犬行為解析與人犬共處指南

在城市街頭、公園角落,我們時常會遇到自由走動的浪浪(流浪狗)。牠們或許警戒,或許親人,也可能因過往經歷而表現出攻擊性或退縮。但你知道嗎?大多數的街犬其實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溫和,只是因為不了解牠們的行為語言,才造成了誤解甚至衝突。

「浪浪互動」,不只是喂食,更是建立信任與尊重的過程。當我們學會看懂牠們的肢體語言,懂得自我保護並以正確方式接觸,便能有效降低人犬衝突的風險,營造一個更友善的社區共處環境。


街犬的行為語言:你讀懂了嗎?

狗狗的語言不靠說話,而是透過耳朵、尾巴、眼神與姿態來表達情緒:

  • 尾巴低垂夾尾:代表害怕與不安。
  • 直視你、身體僵硬:可能感到威脅,準備自保。
  • 耳朵往後貼、輕聲哼鳴:希望你別靠近。
  • 搖尾、低姿靠近:表示願意親近,請你放慢動作、蹲低觀察。

了解這些信號,能幫助我們更安全地與街犬互動,也能避免在無意中激怒牠們。


建立正確互動的五個原則

不是每隻狗都適合被觸摸、餵食,以下幾點是與浪浪互動時該遵守的基本守則:

  1. 不要直接接觸:先觀察狗狗的反應,再決定是否靠近。
  2. 避免驚嚇行為:勿奔跑、尖叫或揮動手臂。
  3. 不要觸碰食物或幼犬:這是牠們最具保護性的部分,容易引起防衛行為。
  4. 蹲低身體、側身靠近:降低威脅性,讓狗狗安心。
  5. 尊重牠的選擇:若狗狗退後,就別再逼近。

浪浪不是危險,而是誤解的犧牲品

許多人因不了解浪浪的行為模式,誤以為牠們具有攻擊性,進而支持撲殺或驅趕政策。其實,流浪狗若能感受到人類的友善與安全,不但能穩定社區生態,也可能成為絕佳的看門守護者。

反之,若人們不當干擾或誤解牠們的肢體語言,往往才是衝突發生的起點。透過教育、觀察與實際行動,我們完全可以與街犬和平共處。


從理解出發,打造浪浪友善社區

若每個人都願意多學一點、多觀察一點,浪浪不再是令人恐懼的存在,而是社區中安靜守候的一份子。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開始改變:

  • 參與社區舉辦的街犬教育活動
  • 向孩子解釋正確的狗狗互動方式
  • 將相關知識分享到社群、朋友圈
  • 支持 TNVR、絕育、認養與友善餵食行動

浪愛存在,推廣正確浪浪教育

我們致力於透過募款、資源串聯與教育推廣,協助弱勢狗園及街頭浪浪獲得更好的生存條件。浪浪互動的知識是友善社區的第一步,我們誠摯邀請你一同參與,成為浪浪生命中的理解者與守護者。

🐾 讓浪浪不再被誤解,從學習開始
👉 我要捐款我要捐糧


常見問題 FAQ

Q1:遇到街犬我該怎麼做?

A:保持冷靜,避免跑動與大聲驚嚇,觀察狗狗行為後再決定是否互動。

Q2:狗狗會突然攻擊人嗎?

A:大部分的街犬只在感到威脅或被挑釁時才會反應,學會解讀牠的語言就能預防。

Q3:可以帶孩子接近浪浪嗎?

A:需成人陪同並指導孩子尊重狗狗的界線,先觀察狗的反應再靠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