牠曾經是街頭的一隻浪浪,被人遺棄、驚慌、戒備,直到牠走進了一座高牆內的世界。那裡沒有自由,卻有人每天與牠相處、餵食、教牠坐下與等待。幾週後,那隻狗變了——而照顧牠的那位受刑人,也在牠的陪伴中,重新學會了信任與責任。
這不是虛構的故事,而是全球各地逐漸推動的監獄犬計畫。流浪狗進入矯正機構,在受刑人的照護與訓練下,成為導盲犬、輔助犬,或是重新準備回歸社會的家庭寵物。同時,這些狗狗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一個個曾經走偏的靈魂。
什麼是監獄犬計畫?
監獄犬(Prison Dog Program) 是一種創新的動物輔助矯正模式,讓流浪狗與受刑人成為彼此的夥伴。狗狗獲得長時間、有紀律的照顧與訓練,而受刑人也從中建立責任感、自尊與情緒管理能力。
這些狗狗多數來自收容所或被棄養,經由訓練後,有些可成為導盲犬、陪伴犬,或提供其他人再次認養。許多受刑人第一次學會如何付出不求回報的關心,也因此產生改變。
為什麼監獄犬計畫重要?
- 對狗狗來說:重獲社會化與認養機會
- 對受刑人來說:透過照顧生命,學習責任與控制情緒
- 對社會來說:降低再犯率、推動人道教育與浪浪照護
根據美國與加拿大的研究,參與監獄犬計畫的囚犯在出獄後的再犯率明顯下降,並有更多人走向社福或動保相關職涯。

國際案例分享
- 美國「Puppies Behind Bars」:流浪犬進入紐約監獄,由受刑人訓練為退伍軍人 PTSD 輔助犬。
- 日本「犬與受刑人共生計畫」:強調「互相療癒」理念,重視狗狗與人的情感互動。
- 台灣高雄大寮監獄:曾與民間動保團體合作導入監獄犬試行計畫,為浪浪創造出路。
台灣目前有嗎?
台灣目前已有少數犬隻輔導教育實驗性計畫,由動保團體與矯正署合作進行。例如部分矯正機關會與訓練師配合,進行陪伴犬訓練、基本服從課程,讓受刑人與收容犬共同參與。雖然尚未廣泛推行,但相關概念正逐步被重視,未來也可能拓展至更多監所與動保合作模式。
我們能做什麼?
即使我們不在監所、不從事訓犬,我們也可以透過:
常見問題 FAQ|關於監獄犬你可能想知道的事
Q1:參與監獄犬計畫的狗狗會被送去認養嗎?
大多數監獄犬在完成基本訓練與社會化後,會開放送養,也有些成為輔助犬繼續服役。
Q2:台灣監獄犬計畫是否普遍?
目前台灣僅有少數矯正機關與動保團體合作進行試辦,尚未制度化推廣,但相關理念逐漸獲得重視。
Q3:我可以捐款支持監獄犬嗎?
可以透過支持動保團體的醫療、訓練資源來間接協助類似計畫,如捐款、捐糧、志工協助等。
🐾 浪浪再就業 | 給牠第二次機會,也給一個人改變的勇氣
許多被救援的流浪犬,雖曾歷經創傷與被棄養的痛苦,但只要給予機會與訓練,就有可能蛻變為穩定、溫柔、能夠療癒他人的存在。監獄犬計畫證明了:流浪不是牠們的錯,改變可以從任何時候開始。請支持我們持續推動浪浪醫療與社會教育,讓每一次被遺棄,都有可能變成重生的開始。